找到相关内容85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佛教与科学

    同客观物质世界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,佛教称此为“心法”。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”佛教之根本义,“三界唯心”所讲的“心”是见分和相分的统一体,包括了主观思想与客观存在,此“唯心”不同于“唯心主义”。佛教不...的两个组成部分。  “法唯识”中“法”指一切心理、生理、物理现象。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一中讲“归心泯相,总言唯识”。其中“泯相”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否定物质存在。“相”是人类对客观外界直观的、被动的反映...

    翁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046803.html
  •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

    空(虚无的空),这就是所谓的“中道观”。二为中期大乘佛教(约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),由无著、世亲创立的瑜伽行派(在我国称为大乘有宗)。它主要阐发“法唯识”的理论,即认为一切现象均依“阿赖耶识”(亦称第八识,藏识等)缘起,阿赖耶识能发生一切法。也就是说,他们认为一切法都存在于认识之中,认识无非是心意识的分别作用,因此整个宇宙除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外,再没有什么实体了,因此叫做“法唯识”。公元七世纪后,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847967.html
  • 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

    而且也是佛陀说法四十九年的本旨所在。如能悟入此唯识中道,就能知道法唯识;明白了法唯识的道理,郎悟入佛之正见,然后转识成智,从而成就菩提佛果。  原载《内明》第270 ...

    静 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2264107.html
  • 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

    概括,这就是万法唯识、八识理论和转识成智,最后讲一下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的关系。   一、法唯识   我讲的唯识学的第一个基本义理是“法唯识”。所谓法,指所有的存在物,也就是整个世界;“唯”,依照通常的解释,就是唯有、只有;“识”就是众生的意识。法唯识是说,一切存在物的本质只是意识,整个世界都是意识的变现。这是理解唯识...

    魏德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5261469.html
  • 禅味

    吃的是一块一块的石头。懒瓒禅师吃时,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,并说道:“请趁热吃吧!三界唯心,法唯识,贫富贵贱,生熟软硬,心田识海中不要把他们分在两边。”   大臣见禅师这些奇异举动,和说这些难懂的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33119301.html
  • 假相

    ”   那李翱也是这样低头想了一想,才领会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”的真谛,知道真如般若只宜自己心印,不宜外求玄妙。人人有不同脚印,人人穿不同的鞋,你摹仿他的脚印穿他的鞋,不是白白缠缚了自己?今天这位...

    方杞

    |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1208703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法师所讲大乘用功,与参话头有何差别?

    所有是无始无明,本来面目如如不动,向无始无明识取,识来识去,因缘时至,囫的一声,无始无明一破,豁然贯通。如参法归一,一归何处,宜先明白,所谓念从见闻觉知起,三界唯心,法唯识,心指见闻觉知,识指认识;本来面目如如不动,亦不起念;见闻觉知,将念归一念,向无始无明识取本来面目,识来识去,时机一到,囫的一声,豁然贯通。如参父母未生前,如何是本来面目,宜先明白,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,一念不觉入母胎,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415910943.html
  • 假相

    。龙潭脱下鞋,在蒲团上盘坐下来,想起前次与儒生李翱的对答:  “什么是真如般若?”李翱问。  “我没有真如般若。”  那李翱也是这样低头想了一想,才领会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”的真谛,知道真如般若只宜...

    方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5140963.html
  • 法相宗佛教

    法相宗知见属唯识宗,故顺唯识判三时教,即:有教、空教、中道教。以法相大乘为了义。  (二)根本知见  1)法唯识  一要法皆为识所变现。  2)种子现行  有无诸法,皆从种子生起。  3)阿赖耶缘起...

    白衣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3043068.html
  • 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

    名言警世。如早晚课诵上的“若人欲了知,一世一切佛,应观法尽性,一切唯心造”。就是出自于华严经。如唯识宗的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”等建立唯识宗的思想理念,也是出自于华严经中。又如明末的四大高僧,他们对于...

    正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2346467.html